确山县红薯深加工产业园投产 年加工能力20万吨带动农户增收30%

驻马店新闻网 阅读:12 2025-05-06 14:03:41 评论:0

  在豫南大地,一场关于“土疙瘩”变“金疙瘩”的产业变革正在确山县瓦岗镇上演。2025年初,随着确山县红薯深加工产业园的正式投产,这座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,正以产学研融合的全产业链模式,重新定义传统红薯的经济价值。据测算,该项目将带动当地农户增收30%,相当于为每户种植家庭新增一头“现金奶牛”。

  从田间到车间:全链条升级破解增值密码

  瓦岗镇特有的钾铁锌富集土壤,孕育出糖度高达18%的优质红薯,其口感面甜的特性使其成为深加工的黄金原料。产业园创新采用“种植标准化+冷链锁鲜+精深加工”的三段式发展路径:前端依托万亩国家红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,中端建设冷链物流仓储中心解决保鲜难题,终端则延伸出红薯蜜片、即食粉条、方便面等20余种产品。这种全链条布局,相当于将传统红薯的“身价”从每斤0.8元的田间价,提升至淀粉制品12元、休闲食品28元的终端价,增值幅度堪比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。

  产学研融合:科技赋能传统农业转型

  产业园与河南省农科院共建的研发中心,正在将红薯“吃干榨净”——淀粉提取后的薯渣用于生产膳食纤维,薯叶加工成保健茶,甚至开发出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红薯系列化妆品原料。这种深度开发使得红薯的综合利用率从65%跃升至92%,相当于每吨原料多创造3800元收益。生产线上的微波干燥技术替代传统晾晒,将红薯干生产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4小时,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.6%,科技加持让“瓦岗红薯”商标含金量持续攀升。

  联农带农:家门口的产业红利

  在顺春薯业的包装车间里,42岁的村民王淑英正熟练地分拣红薯淀粉,这份月薪3200元的工作让她家年收入翻了一番。“土地流转金+务工工资+合作社分红”的三重收益模式,已吸引周边1000余农户参与产业链分工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产业园创新推行的“保底收购价+超额利润分成”机制,确保农户即使在市场波动时,每亩仍能获得不低于2500元的保障收益,这种“旱涝保收”的设计犹如给农民系上了安全带。

  区域经济新引擎:5亿产值的乘数效应

  随着年产5亿元目标的推进,产业园正在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。配套的包装印刷、物流运输、电商服务等衍生行业已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,预计拉动县域三产增长1.2个百分点。经济学家测算,该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:5.7,意味着每投入1元基建资金,将激活周边5.7元的经济活动,这种带动效应堪比“四两拨千斤”。瓦岗镇党委书记在项目推介会上透露,下一步将规划建设红薯主题文旅综合体,通过“工业+旅游”模式进一步放大产业价值。

  绿色发展的样本意义

  产业园的循环经济模式同样值得称道。生物质锅炉将薯秧转化为清洁能源,年减排二氧化碳4200吨;废水处理系统实现中水回用,每年节约水资源相当于30个标准游泳池容量。这种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径,为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中国农大区域经济研究所的评估报告指出,该项目的“生态账户”与“经济账本”同步盈余,其单位产值能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7%,真正实现了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转化。

  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,确山县红薯深加工产业园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逻辑:当传统作物遇上现代产业思维,当生产要素遇上科技创新,最朴实的土地也能生长出最蓬勃的经济动能。这个关于红薯的产业故事,或许正是中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注脚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驻马店新闻网